打賴路徑說明
【第一局:回國後】
一、暫時進入黨初選程序
1. 強攻協調整合(必須打分裂牌:回國後拉高衝突,蘇以內閣被迫改組強力全退賴,總統以不連任就退黨相逼)
2. 賴退
3. 衝突升高後黨介入,延長協調、召開臨時全代會(進入【第二局】)
4. 不進入民調,蔡退(進入【第三局】)
5. 盡全力協調,協調不成進入民調(若評估有勝出機會)
二、拒絕進入黨初選程序
1. 回國後發表聲明,不進入初選程序,以衝突創造僵局
2. 衝突升高後黨介入(選項:召開臨時全代會)(進入【第二局】)
3. 黨仍依初選程序處理,蔡退(進入【第三局】)
分析:
.在協調中取勝,必須改變賴的態度,重點在於蘇貞昌是否願意拿「辭閣揆」去跟賴對嗆。總統必須與蘇結盟,但可能影響蘇的因素是:張宏陸是否被挑戰、黨內派系氛圍、與賴的交情。
.目前評估,賴的意志堅強,協調可能性低。
.拒絕進入初選程序,連協調都拒絕,是兩面刃,背負「不遵循制度」和「率先造成衝突」的負評。但如果不拉高衝突,我方勝算低,無法讓黨內感受分裂危機。
.我方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,響應總統的發難,也要仔細評估。最差的狀況是,只剩下英系和海國會,但其中區域立委有強烈顧慮。新系、蘇系、正國會、綠色友誼等系統都不可靠,現在支持的也可能留後路、或者兩面手法。
.若要逼迫黨介入,要計算中執委的支持度。
【第二局:黨出面因應衝突】
三、發動中執會
1. 中執會凍結初選時程,延長協調期
2. 中執會通過召開臨時全代會,重新處理遊戲規則
3. 無法召開中執會或全代會,蔡退(進入【第三局】)
分析:
.第二局不一定會發生,必須計算中執委、黨代表的支持度
.延長協調期,問題不一定解決
.若強逼召開臨時會,也要形成有利的方案,這必須改變黨中央的態度
【第三局:退出競爭,黨提名賴】
四、退黨
1. 退黨不參選,訴求避免領導權混亂
2. 退黨,保留參選可能,留下整合難題,看後續情勢發展再決定動向。
3. 不退黨,專心做總統
.若退黨,會有內閣改組的可能/必要,尤其是保留參選可能時。
.退黨可以保有尊嚴與未來可能性。不退黨則受黨的制約。
.但退黨後,總統有可能形成抗衡力量,也有可能影響力萎縮。這要看:退黨正當性的形塑、黨內力量敢不敢相挺、內閣是否配合總統、未來可用的資源多寡。
打賴路徑說明補充
1. 耀福原本的構想,是選擇回國後召開記者會,宣示不進入初選進程、不接受協調。但昨天蘇嘉全那裡和幾位立委、耀福、我有個討論,形成另一個建議:
2. 此刻公開態度和私下態度應該有所區別。
3. 和協調小組成員見面,把底線和立場說清楚,表明:如果黨沒有辦法處理賴清德參選的問題,那總統在這黨內自我否定執政、形同對總統的羞辱下,最終會有所抉擇,就是退黨(但先不談是否將來是否參選)。退黨的公開理由是,不讓政府與候選人相互干擾,也降低總統領導被侵蝕的傷害。這個攤牌先不公開講,而是私下與黨內說明的立場,也讓賴知道走下去的後果,強化黨內處理此事的動機。
4. 公開發表談話部份,可以是週五或週六,訴求是展開競選就分裂的開始,重蹈2007年的惡夢;黨團結才會贏,訴求與賴合作,全黨共同延續執政的理想。
5. 蘇嘉全等人認為,目前太過激烈攻擊不會有利,訴求團結是黨內共識。但總統要登高一呼蔡賴配,黨內支持總統的力量就積極響應推動,目標是4/10中執會(協調期尚未結束)發動召開臨時全代會。這個部分,尚不能說有把握可以達成目標,但不走這一步幾乎沒路走;如果走不成,就攤牌。
目前我和人多在準備各種版本對外的講話內容。原來耀福的策略是硬的,蘇嘉全的建議是軟的。操作蔡賴配也涉及陳副總統的角色,陳副前幾天和我談事情時,主動關心賴是否接受蔡賴配,也提到他可以做任何配合。所以我這裡也在準備需要他出場時的談法。